貓狗疫苗指南:為毛孩打造健康防線

我家毛孩平常不出門,這樣也需要打疫苗嗎?其實,病毒可透過空氣或衣物進入家中,因此即使毛孩不會頻繁出門,定期施打疫苗仍是必要的!

 

段落直達

 

什麼時候該施打疫苗?


對於剛離乳的幼犬幼貓,建議按以下時程施打疫苗:第一劑為 6~8 週齡;第二劑間隔 2~4 週;第三劑再間隔 2~4 週,三個月打滿三劑後,每年定期補強核心疫苗即可如果是從街上收編的浪浪,應先帶去獸醫院檢查,根據健康狀況與醫師建議安排施打。

 

貓狗主要疫苗種類


一、狗狗常見疫苗

  • 五合一疫苗(核心):預防犬瘟熱、犬舍咳、犬傳染性肝炎、犬小病毒出血性腸炎、犬副流行性感冒。

  • 七合一疫苗:在五合一的基礎上增加兩種常見的鉤端螺旋體病。

  • 八合一疫苗:額外新增犬冠狀病毒。

  • 十合一疫苗:再增加「犬型」與「澳洲型」鉤端螺旋體病,適合與家畜(豬、牛)共處的狗狗。

  • 萊姆病疫苗:若狗狗經常在山區、叢林活動,應考慮施打,以預防壁蝨叮咬傳染。

二、貓咪常見疫苗

  • 三合一疫苗(核心):預防貓瘟、貓病毒性鼻氣管炎、貓卡里西病毒感染。

  • 五合一疫苗:額外預防貓白血病與貓披衣菌肺炎,適合多貓家庭或有外出習慣的貓咪。

  • 無佐劑疫苗:避免因添加佐劑引發肉瘤和炎症等副作用風險的疫苗,但相對單價較高。

 

施打疫苗的注意事項


  • 施打前

毛孩若有生病、營養不良或剛換環境,建議等身體狀況穩定後再施打剛收編的浪浪,應先適應環境,再依獸醫指示接種疫苗。

  • 施打後

建議留院觀察 15~30 分鐘,確認沒有立即性的過敏反應施打後 1~2 天內,若出現 嘔吐、腹瀉、食慾不振、打噴嚏,通常是正常反應,但若持續 3 天以上或有 嚴重過敏(如臉部水腫、發燒),應立即就醫。一週內避免洗澡,並觀察三個月內注射部位是否有異常腫塊。

 

疫苗的必要性與誤解澄清


一、室內犬貓不用打疫苗?

病原可透過人員或空氣傳播,因此即使不出門,仍建議施打核心疫苗

二、貓咪打疫苗會長腫瘤?

貓咪注射部位肉瘤(FISS)發生率極低(約 1/5000~1/12500),選擇無佐劑疫苗可降低風險。

 

法律規定的必要預防


台灣法律規定,家犬、家貓三個月齡以上需施打狂犬病疫苗,且每年補強一次。未依規定施打的飼主,可被處以 3 萬至 15 萬元罰款。公費疫苗主要提供給高風險地區的犬貓,詳細資訊可洽當地動物保護機構。

 

結語


施打疫苗是為了讓毛孩遠離高風險疾病,降低染病機率,也可減少高額醫療費用的支出。疫苗的副作用相對少見,而預防勝於治療,每年定期帶毛孩施打疫苗,才能確保牠們健康快樂地陪伴我們一生!

 

延伸閱讀:第一次帶毛孩看醫生,這些事情你該知道!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